摘要

为研究商誉后续计量决策有用性欠佳的现状与成因,本文以沪深A股2014-2017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商誉减值披露的市场反应与经济含义。研究发现,商誉减值披露会引发投资者负向市场反应,但披露商誉减值的企业在未来两年内的经营业绩并不会显著下滑,这一反常现象主要与管理层“洗大澡”行为有关,与未确认净空高度的存在关系不大,特别是在管理层任期较长、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经验证据表明,我国当前商誉减值的会计反映背离其经济含义,投资者难以有效甄别商誉减值的信息质量,如何限制管理层的盈余操纵是优化商誉后续计量的主要矛盾。研究结论支持商誉“双重计量确认模型”的提出,对会计准则制定与资本市场监管具有一定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