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副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uberis是引起牛源和鱼源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分布广、致病力强,曾给世界范围的鱼类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副乳房链球菌最初被认为是乳房链球菌S.uberisⅡ型,后经分子鉴定确定为新种,可感染包括海淡水、养殖或野生等众多鱼类发病,出现类似败血特性的临床症状,温度是其流行暴发致病的最主要诱因。根据荚膜多糖结构差异可将副乳房链球菌分为多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对宿主的致病力不同。常规生理生化鉴定较难准确鉴别副乳房链球菌,基于PCR技术的分子鉴定是该菌的最常用检测手段。目前,药物防治仍然是副乳房链球菌病防控的首选方法,但菌株已逐渐出现耐药甚至多重耐药,尽管疫苗是最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但商用疫苗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此外,鉴于噬菌体的特性,其有可能成为抗生素类药物的替代品。本文梳理归纳了鱼类副乳房链球菌病原学、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致病机制、检测方法、耐药性、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应在加强副乳房链球菌的流行病学与致病机制、科学筛选防治药物、加大疫苗研发力度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以期为养殖生产中鱼源副乳房链球菌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