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广受我国民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木版年画具有独特的传播功能,但学术界对此却关注不够,尤其是对处于非中心城市的聊城木版年画则关注更少。聊城木版年画题材众多、样式繁杂,充分发挥了其在辟邪祈福的精神欲求、装饰审美的生活理念、伦理道德的大众教化等方面的传播功能。虽然木版年画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由一种广大民众年节必备的民间艺术品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少数知识分子关注的文化遗产或旅游纪念品,但是其作为不同区域民众所特有的精神符号是永远存在的,且在一定范围内传达了民众所需的深层祈愿与审美需求,对于传统艺术形式资源的挖掘和功能的研究,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