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收集到的89份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数据,分析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形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不同,低产水平下,穗数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最大;中产和高产条件下,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各产量水平下,穗数与实粒/穗、千粒重均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低产到中低产水平,单个产量因素的增加即可达到;中低产到中产水平,需要两个因素的同时提高;中产到高产水平,则需要3个因素共同提高。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目标产量水平,协调好产量因素构成,以获得理想的收获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