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发作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巩诗彤; 阚姝; 张亚洁; 牟英峰; 杜波; 李晴晴; 沈娜; 王方园; 耿德勤*
来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3, 46(12).

摘要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6个月时发生卒中后抑郁(PS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6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首次发作急性脑卒中患者367例, 发病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随访, 按是否诊断为PSD分为PSD组和非PSD组,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液学指标、影像学资料、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病耻感水平评估结果, 分析P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卒中后6个月PSD发生率为49.6%(182/3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病变部位、饮酒史、月收入、文化程度、血清皮质醇、总胆固醇(T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8(SSCI-8)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卒中亚型是PS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 病变位于额叶(OR = 3.245, P = 0.011)、基底节区(OR = 2.820, P = 0.007)、小脑半球(OR = 4.594, P = 0.010)和血清皮质醇(OR = 1.174, P<0.001)、hs-CRP(OR = 1.057, P<0.001)、SSCI-8评分(OR = 1.674, P<0.001)、NIHSS评分(OR = 1.283, P<0.001)是PS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PSD为首次发作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 卒中部位(额叶、基底节区、小脑半球)、hs-CRP、血清皮质醇、病耻感水平、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为发生PSD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