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露地和大棚条件下手性杀菌剂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中的对映选择性降解行为,本试验采用优化的QuEChERS前处理方法,建立了番茄中吡噻菌胺对映体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体系中的残留、消解及累积行为。结果表明:在0.002~1 mg/L范围内,吡噻菌胺对映体线性关系良好,R2>0.99;在0.005、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R体和S体在各基质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77%~98%和8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1.6%~5.1%和1.6%~4.2%。定量限(LOQ)为0.005 mg/kg。在-20℃条件下吡噻菌胺对映体在番茄中100 d降解率<30%,且在露地和大棚条件下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为0.9315~0.9400,R体和S体的半衰期分别为:露地5.43和5.10 d,大棚8.09和7.80 d,S体降解均快于R体;在番茄上反复喷施会造成吡噻菌胺对映体累积。喷施后分布结果表明其主要残留在叶片中,大棚中番茄叶、茎和果实中浓度均高于露地。在末次施药后5 d,吡噻菌胺残留量均低于我国最大残留限量(MRL),其代谢物(PAM)的残留量低于LOQ。结果表明,按推荐方法在番茄上施用吡噻菌胺符合我国良好农业规范,满足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