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伤寒论》之痞证以"心下痞,按之濡"[1]为其主证,"中焦虚弱、升降失调、寒热互结"为其病机,错综繁杂,后学者难辨难治,然如以说文字义及《易》理"否"卦为着眼点进行推敲,即可化繁为简。本文即照此法对痞证释义和辨治探讨和研究。痞证取《易经》"否"卦之象,"否"卦乃"天地不交,万物不通也"[2],"否"即为闭塞之义。曾斌芳教授从"否"卦入手,取"辛开苦降甘补"法辨治胃痞,临证以半夏泻心汤为主方化裁变化,应手多验。
-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