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残胃上的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胤奎; 李子禹*; 金成根; 应项吉; 高超; 王宇宸; 肖琪严; 张燕; 陈宇帆; 张连海; 季加孚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 21(05): 522-528.
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8.05.008

摘要

目的探讨首次疾病为良性患者与首次疾病为恶性患者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以日本胃癌协会2017年提出的残胃上的癌(CRS)定义为标准,回顾性分析自1992年3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的CRS患者临床资料。首次疾病为良性(CRS-B)与首次疾病为恶性(CRS-M)两组患者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风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来比较不同肿瘤分期标准区分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共计有8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女比为5.4:1.0。其中CRS-B组46例,男女比例为14.3:1.0;CRS-M组43例,男女比例为2.9: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91,P=0.019)。CRS-B和CRS-M两组患者术后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分别为342(36~576)月和47(12~3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87,P=0.000)。CRS-B组患者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与初次手术的手术方式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98,P=0.006);CRS-M组则与初次手术时患者年龄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7,P=0.027)。当定义胃癌术后新生癌先后两次手术病理结果不同时:复发癌27例,新生癌15例;两组患者残胃癌变的间隔时间分别为46(12~132)月和60(12~36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2,P=0.023)。CRS-B组患者CRS发生于胃肠吻合口区、胃壁吻合或闭合区以及非吻合口区分别占60.9%(28/46),23.9%(11/46)和15.2%(7/46);而CRSM组患者其CRS发生于胃肠吻合口区、胃壁吻合或闭合区以及非吻合口区则分别占39.5%(17/43)、16.3%(7/43)和44.2%(1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726,P=0.096)。在77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中,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6/77),主要为感染性并发症(8例)及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CRS-M组和CRS-B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78.4%和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9,P=0.046)。淋巴结阳性比率(LNR)与肿瘤N分期对不同肿瘤分期标准区分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5和0.639。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T分期(HR=1.192,95%CI:1.032~1.376,P=0.017)为影响CR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S存在男性多于女性的性别差异;CRS-B患者残胃癌变的间隔时间明显长于CRS-M者,CRS-B残胃发生癌变的间隔时间与初次手术方式相关,CRS-M则与初次手术时的患者年龄相关;CRS-B残胃主要癌变区域集中于胃肠吻合口区,CRS-M则主要集中于非吻合口区域。病理T分期是CRS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