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从一开始,陈建华教授《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以下简称《紫罗兰》)一书就不应该被视为单纯的"周瘦鹃"研究。周瘦鹃的研究在近几年浮出历史的地表,尤其是海外学者对于周氏的关注和研究不断有新的视角和材料补入。但陈建华对周氏及其文学创作孜孜以求的研究,可以说是开了民国学术的"一口深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他与尘封在哈佛大学图书馆的《半月》杂志上的时髦美人与"十里洋场"来的民国式才子的邂逅,一拍即合重新厘定现代文学的脉络。数年后,周瘦鹃的研究从美利坚漂洋过海入香江,在清水湾畔停驻、对话、充盈,最终回归"故里",重返沪上,落成铅字汇成巨作。该书结构篇幅之深广,史料文献之翔实,从零散的故纸堆、旧报刊打捞起"周瘦鹃",借之重返晚清"复古"的文学革命,进而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