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传统乡村文献体系中,纸本文献和木石等其他物质文献都有着广泛运用。它们既为村民"观看",又为村民所熟知。限于民国时期社会与政策形势,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讨论当时"文字下乡"存在的问题时,并未强调乡村文献在凝聚乡土社会人心与人际关系的作用。突破"文字下乡"讨论的时代与政策指向性局限,须营造意蕴丰富的乡村文献空间,形成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方面的立体文献体系。内嵌于乡村社会的乡村立体文献体系可不断被激活,不断形成内驱力,从而实现乡村文献自新与再造。一个个普遍具有文献内涵的村落的建成,将更好地凝结乡土社会的人心,推动新农村建设。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