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非粮化”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杨红香; 荆彦婷; 朱悦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31(03): 33-112.
DOI:10.19747/j.cnki.1009-2463.2022.03.005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普遍,主要表现为:经济作物用地增加、粮食生产用地减少;产业融合发展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土地撂荒闲置或用于“非农”建设。耕地“非粮化”原因多样,生产者层面包括粮食作物收益较低、土地流转租金逐步提高、农民从事“非农”行业机会增多;消费者层面包括饮食结构变化、休闲需求增强;政府层面包括执行政策的认知偏差、法律制度不够健全、补贴政策有待优化。建议采取以下对策防止耕地“非粮化”:优化补贴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耕地管理,优化粮食生产条件;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粮食种植收益;树立科学理念,增强耕地保护意识;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