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低工资是在初次分配环节缓解城镇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目前学术界对其有效性的检验仅局限在收益分配方面,忽视了成本分担的影响,结论可能存在偏差。本文使用城镇住户调查(UHS)数据、作者搜集的县级最低工资数据、中国投入产出表信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连接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尝试从收益分配和成本分担两方面分析最低工资的实际运行机制和综合减贫效应。结果表明,最低工资能实现高收入家庭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但其效果主要来自成本分担,而非人们通常关注的收益分配;最低工资使各类消费品价格上涨0.5%~3.024%,消费者成本分担与家庭收入成正比,具有明显累进性。进一步放松就业假设后,各类家庭净收益都有所降低,但累进性未受影响。在实践中,不仅要在收益分配中准确锚定低收入家庭,还要重视成本分担的作用,用配套措施补偿不享受最低工资的低收入家庭所承担的成本。
-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