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心雕龙》“通变”说与《易·系辞传》“通变”观的关系,关乎对“通变”说的内涵理解和评价问题。文章史视域中的“通变”展现为宗经与“酌于新声”的矛盾,背后则体现了文章演化的历史悖论:文化的昌明基于时代的文化需求动力,而文章制作需要“酌于新声”、合于时宜才能通变可久;然“酌于新声”、合于时宜则易导致讹变流弊的倾向。文章制作要达乎时宜;“时”体现了时代需要,“宜”体现了理之当然——既包括基于对文章规则的认同而自觉遵循的规范,又蕴含着主体的审美理想。《文心雕龙》“通变”说的历史维度和“时宜”追求,涉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的转换和价值创造问题,而其所主张的“通变”意识,以构建主体的精神能力为朝向,为上述问题在实践之域的解决提供了人格担保。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