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呼吸道疾病,其中轻度哮喘占50%~75%。由于轻度哮喘患者症状轻或不典型,常缺乏典型哮鸣音,肺功能检查提示大气道功能指标处于正常范围,故漏诊较多,诊断率不足30%。漏诊将导致患者反复就医,甚至接受错误的治疗,疾病有进展为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及死亡的风险,约1/3的哮喘死亡发生在轻度哮喘中。同时,由于哮喘治疗多侧重于症状缓解,对气道炎症控制不充分,我国轻度哮喘的诊治现状不容乐观。为此,《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共识)提出增加诊断途径来进行应对,提升轻度哮喘诊断率及规范治疗。由于既往确诊途径评估方法的局限性(轻度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率不足10%,支气管激发试验临床开展率较低等),故共识基于对小气道功能障碍病理机制的认识,确立拟诊途径。单次肺功能小气道功能联合气道炎症指标,并经年龄和性别优化模型,以及联合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患者大、小气道改善程度,确立拟诊随后,行诊断性治疗以验证,避免漏诊和过度诊断。基于症状控制水平,选择适当的治疗和管理策略,以抗炎为基础,采用以患者为中心的共同决策模式,通过“评估-检测-调整”哮喘管理循环,实施个体化精准管理,建立轻度哮喘的诊治策略,能够提升轻度哮喘的整体诊治水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