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蛇床子市场分级的角度,揭示外观性状评定蛇床子质量等级的科学内涵,为蛇床子运用外观性状进行等级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以30批不同等级的蛇床子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等统计方法,对15项外观性状与内在含量指标测量值进行探索。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长宽比外,5项外观性状类指标(长、宽、千粒重、碎粒质量占比、色度)与9项内在含量类指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蛇床子素、欧前胡素、佛手柑内酯、异虎耳草素、花椒毒素、花椒毒酚)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且外观性状类指标构成的第一典型变量U1与内在含量类指标构成的第一典型变量V1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性(CR1=0.963,P<0.01)。PCA结果显示,外观性状指标对30批蛇床子的等级划分结果与样品的实际信息相符合。在相同的分析条件下,通过9组内在含量指标重新对30批蛇床子进行等级划分,分析结果保持一致。性状分级标准研究发现,蛇床子6项外观性状的统计呈现出与统货和选货的相关性,且2个等级间的外观性状与内在含量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外观性状的优劣可以有效地预测内在含量的高低,通过主要的性状特征对蛇床子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外观分级能够代替质量分级,实现蛇床子药材的辨状论质。
-
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甘肃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