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化疗后效果和血清标志物及相关指标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162例患者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标志物和PCT/CT检查并进行评估。利用PCR扩增EGFR,并进行测序。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ECOG评分和EGFR外显子状态分析其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治疗3个周期后临床情况为:5例患者完全缓解、97例患者部分缓解、51例患者稳定、9例患者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62.96%,疾病控制率94.44%。治疗期间有27例患者出现皮疹、2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2例患者出现腹泻、9例患者出现便秘、12例患者出现ALT和(或)AST升高、6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和3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77例患者标本的EGFR基因发生错义基因突变,突变率47.53%。其中58例发生单位点突变,19例患者双位点突变。主要形式为:19号外显子缺失,20号外显子发生T790M和21号外显子发生L858R突变。化疗前血清标志物CEA(25.9±3.3)ng/ml,VEGF(762.4±32.6)ng/L,NSE(20.5±8.6)ng/ml和CYFRA21-1(5.2±1.5)ng/ml;化疗前肿瘤直径(2.75±1.06)cm和SUVmax(4.82±2.71)。化疗后CEA(14.1±2.6)ng/ml,VEGF(316.5±29.8)ng/L,NSE(16.2±7.1)ng/ml和CYFRA21-1(3.7±1.3)ng/ml;化疗后肿瘤直径(1.98±0.91)cm和SUVmax(2.02±0.98)。非小细胞化疗疗效与性别、TNM分期、外显子19号突变和外显子21号突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ECOG评分和外显子20号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靶向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靶基因位点突变可能导致肿瘤对药物产生耐受性。化疗前后血清标志物和SUV值均有变化,对于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
-
单位唐山市工人医院; 唐山市第九医院; 唐山市丰润区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