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的版画史学者一向把万历时期看作明代版画的鼎盛阶段,此前和此后的版画与之相比,似乎都黯然失色。在得出这个结论的过程中,学者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版画的种类、产地、艺术风格,刻工的活跃,文人阶层的参与,印刷技术的进步。这些论述塑造了人们对于晚明版画样貌的认识,但很难解释一些"动态"的问题,例如:版刻何以兴盛,图像与书籍的关系,刻书者的作用,以及万历时期的独特性。检视这些问题,有助于理解明代后期经济、观念、消费方式出现剧烈变动的情况下,木刻版画如何因应这些变化,呈现出自身的面貌,并通过探讨版画与书籍出版的关联,提供规律性、启发性的思考。
-
单位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