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应用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超声造影(CEUS)观察斑块表面形态及斑块内新生血管,以临床诊断为症状性颈动脉斑块为标准,比较两种技术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方法 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患者92例,其中男61例,女31例,年龄42~80岁,平均(63.5±7.7)岁,共105个斑块,依据有无发生斑块同侧脑缺血症状分为症状组和非症状组.记录斑块声像图特征(斑块的表面形态、新生血管等).采用双盲法,以临床症状为标准分组,对于超声声像图进行x2检验,明确两种诊断方法的相关性及一致性. 结果 (1)两组间CEUS显示斑块表面形态(x2=6.865,P=0.032)、CEUS增强程度(x2=22.494,P<0.001);SMI图像斑块表面形态(x2=10.367,P=0.006)、SMI显示新生血管(x2=8.186,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SMI和CEUS显示斑块表面形态的相关性(r=0.856,P<0.001)和诊断一致性(r=0.802,P<0.001)均较高.症状组中,SMI显示斑块裂隙及表面小凹陷占33.9%(20/59),CEUS显示斑块裂隙及表面小凹陷占25.4%(15/59),SMI对斑块表面细微不规则的显示更好.以斑块表面1级为标准时,CEUS显示斑块表面判断症状性斑块的灵敏度42.4%,特异性80.4%,SMI显示斑块表面判断症状性斑块的灵敏度54.2%,特异性76.1%.两者特异性相似,灵敏度SMI稍高于CEUS.(3)CEUS和SMI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相关性(r=0.802,P<0.001)较好,诊断一致性中等(r=0.539,P<0.001).以增强程度2级为标准时,CEUS判断症状性斑块的灵敏度75.8%,特异性67.4%,相同标准下SMI判断症状性斑块的灵敏度58.6%,特异性69.5%.两者特异性相似,灵敏度CEUS高于SMI. 结论 SMI、CEUS显示斑块表面形态一致性较好,均较二维超声与症状相关性强,SMI对裂隙和斑块表面小凹陷的显示率及可重复性高于CEUS;与SMI显示新生血管相比,CEUS增强程度与症状相关性更强,两者特异性相似,CEUS敏感度高于SMI.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北京市海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