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正常和衰老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演变,探讨细胞衰老在衰老相关性肾脏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以低龄(2月龄)和高龄(12月龄)野生鼠为研究对象,建立左肾IRI模型。于IRI后0d、1d、3d、7d、1月、3月、6月取肾组织,用HE染色观察肾小管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的活性;TUNEL法检测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结果肾脏IRI后0d,肾小管以坏死为主,高龄鼠比低龄鼠更为明显(P<0.05)。IRI1d后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7d凋亡达到高峰(P<0.05),且在同一时间点,高龄鼠比低龄鼠严重(P<0.05)。低龄鼠IRI肾1月时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而对侧肾没有出现,3月、6月点衰老细胞显著增多(P<0.05);高龄鼠IRI后0d双肾均可见大量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但IRI肾的衰老细胞在IRI1d后明显减少(P<0.05),1月后又逐渐增多。6月后高龄鼠双肾衰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几乎又达到同一水平。PCNA阳性染色细胞出现的几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龄组细胞增殖能力要强于高龄组。对高龄鼠IRI后1d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与衰老之间的相关分析显示,二者存在显著负相关(r=-0.82,P<0.001)。结论IRI可促进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已经进入衰老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遭受IRI刺激后,更易走向死亡[坏死和(或)凋亡]。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这种演变,在老化相关性肾脏病理变化发生和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单位
    中心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