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云凤高速公路安石隧道施工中,右线隧道距离出口614 m处的掌子面(YK42+951.6)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突水涌泥灾害。结合安石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其突水涌泥原因及处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安石隧道突涌水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灾变演化速度快及影响范围大的特征。造成突水涌泥灾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右洞里程桩号K42+955处右上方存在一隐伏含水破碎带,现场并未准确勘探出。该破碎带呈不规则风化囊形态,距隧道拱项仅3 m左右。掌子面通过该风化囊时,隧道拱顶石英片岩处于相对完好状态,没有明显的涌水突泥前兆,但随着时间推移和隧道施工扰动产生的裂缝逐步贯通、渗流通道扩张,当隧道拱顶围岩强度达到极限临界状态时,突发第一次涌水突泥。第一次涌水突泥后,大量物源迅速淤积在局部堵塞点,涌水突泥暂时终止,随着补给水的不断涌入汇聚,其势能急剧增高,压力增大,造成第二次涌水突泥。综合考虑隧道施工环境后,制定了"排堵结合、分段治理、动态施工"的协同治理技术体系,并成功应用于安石隧道隐伏含水破碎带突涌水灾害的防治实践中,可供类似隧道工程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