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造像碑上成熟的牛车鞍马出行图像,包括牛车、障扇、伞盖、侍从等。受到当时墓室壁画中牛车鞍马程式化的影响,发源于东晋十六国时期东北三燕地区。南朝时期牛的动态与造像碑上的牛具有一致性,可判断它们是同时受到南朝影响。拓跋珪攻陷后燕中山城后集十万百工伎巧于平城,不仅引起当时墓室壁画中对于牛车的重视,同时也带来成熟的刻画方式及程式化表现,继而影响当时发展迅速的佛教造像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