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血纤维蛋白原(FIB)、肿瘤坏死因子(TNF)-α、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6例,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36例,非HT组130例。对2组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决策树分析,获得风险因素和决策树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决策树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脑梗死史、抗血小板药物史、大面积脑梗死史、年龄、溶栓前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的收缩压、白细胞计数、FIB、D-D、TNF-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决策树分析共获得5层二分类树,包括20个分类节点,10条决策路径:溶栓后24 h D-D>2.58 mg/L、TNF-α>161.74 ng/L、溶栓前NIHSS评分>15分、溶栓后24 h FIB<2.25 mg/L、大面积脑梗死史是ACI患者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该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9,95%CI:0.874~0.945,灵敏度86.11%,特异性92.31%。结论:溶栓后24 h D-D、TNF-α、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24 h FIB、大面积脑梗死史对ACI静脉溶栓后发生HT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单位邢台市第三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