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作者:刘倩竹; 洪涛; 刘兆平; 史力斌; 盛琴慧; 龚艳君; 孟磊; 蒋捷; 霍勇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02): 107-110.
DOI:10.3760/j.issn:0578-1426.2007.02.007

摘要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氯吡格雷的起效时间及安全性,为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使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患者随机分为 A 组(300mg)和 B 组(600mg),均予氯吡格雷75mg/d 后续治疗。以腺苷二磷酸(ADP)5μmol/L 及20μmol/L 作为诱导剂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2h 和6h 的血小板聚集率,并检测服药前及服药后第3天的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结果在 ADP20μmol/L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检测中,两组均显示服药后6h 比服药后2h 达到更高的血小板聚集抑制水平[A 组(29.75±12.11)%比(43.63±14.31)%,P<0.05;B 组(28.86±10.24)%比(34.86±10.84)%,P<0.05]。B 组与 A 组相比,在服药后2h 即起到更加明显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34.86±10.84)%比(43.63±14.31)%,P<0.05]。服药后3d内所有入选患者均无出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等事件发生。结论氯吡格雷600mg 作为负荷剂量较之300mg 可以更快地达到较高水平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且两者安全性相似。

  •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