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纳米酶的出现是人工模拟酶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突破了以往人工模拟酶催化效率不高的局限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诊断和治疗、环境监测及污水处理等多个领域。近年来,人们发现了多种纳米材料具有天然酶活性,并将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应用于制备比色生物传感器。借助纳米材料自身所具有的催化能力,模拟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发挥其成本低、稳定性高和易于储存等优势,直接实现对生化反应的催化,进而通过裸眼观察或以分光光度计检测溶液吸光度变化对目标物进行快速、灵敏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纳米材料在比色传感器中的应用为新型纳米比色传感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纳米材料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如对pH值要求较多、亲和力不够强、催化活性不够高等。针对上述问题,大多的研究都集中于材料的改进和优化。现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增加表面修饰、多种纳米材料复合等方法来进行性能的改进和提升。本文首先明确了比色传感器的显色机制,接着从六种纳米材料(贵金属纳米材料、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金属硫化物纳米材料、碳基纳米材料、金属有机骨架、MXene纳米材料)出发详细综述其类过氧化物纳米酶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最后概述和讨论了类过氧化物纳米酶当前面临的挑战,明确了纳米材料在比色分析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