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雷公藤多苷(TWP)治疗湿疹的增效减毒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50只雄性SD大鼠,以2,4-二硝基氟苯-丙酮橄榄油溶液(体积比4∶1)腹部致敏+背部、耳部激发的方式构建湿疹大鼠模型。将造模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0.9 mg/kg)、TWP组(9.45 mg/kg)、TGP组(162 mg/kg)、配伍组(TWP 9.45 mg/kg+TGP 162 mg/kg),每组10只;另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各药物组大鼠于首次致敏3 d后灌胃相应药液,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0.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21 d。末次给药24 h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并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检测大鼠的耳肿胀度并进行皮肤组织形态学观察和病理评分,检测大鼠皮肤组织中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磷酸化p38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及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检测大鼠炎症(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氧化应激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背部皮肤的EASI评分,耳肿胀度,病理评分,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炎症指标水平,BUN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EASI评分,耳肿胀度,病理评分,p38 MAPK、p-p38 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和p38 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炎症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TWP组大鼠GPT、GOT、SCr、BUN水平均显著升高,TGP组大鼠血清中GOT、SCr水平和氯雷他定组大鼠血清中SCr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TWP组和配伍组大鼠肝、肾组织T-SOD水平均显著降低,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配伍组在大鼠耳肿胀度、病理评分、p38 MAPK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炎症指标水平方面的改善效果更明显,并可逆转TWP造成的肝肾指标异常(P<0.05)。结论 TGP配伍TWP对湿疹模型大鼠具有抗炎增效与肝肾减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血清促炎因子的表达和抑制p38 MAPK通路的激活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