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受秦汉道家哲学中“气-虚空”观念的影响,早期针灸理论重视人体内分布范围极广的“筋膜(分肉)之间”,卫气通行其间,浅深皆达,易被风寒之邪所侵袭,并且与经筋痹证密切相关,同时又是恢刺、关刺等针刺方法的施治部位所在。筋膜组织是产生得气感的重要结构,而卫气的功能与现代医学中的自主神经关系密切,二者实际上属于患者身体感的不同表述方式。早期医家借助“筋膜”与“卫气”,对针灸临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与提炼,由此延伸出“谷气(得气)”“筋膜(分肉)之间”等概念,构成针灸理论体系中经脉、腧穴等核心概念的外围框架,成为古典针灸理论身体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