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认识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6年4月至12月对江汉平原4处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和理化因子开展了逐月调查与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124种,其中绿藻78种、蓝藻16种、硅藻15种、裸藻3种、隐藻2种、甲藻7种、金藻3种。6—9月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达到最大值,最小值出现在12月份;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波动范围在1.37×105—2.93×108 cells/L,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5—208.60μg/L。调查期间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共28种,主要优势种有颤藻、蓝纤维藻、微囊藻、小球藻、隐藻等。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周年变化范围为0.64—6.3,多样性指数最高出现在10月份,最低出现在8月份。结果显示,稻虾共作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复杂,细胞密度变化显示时空的一致性,优势种组成以及优势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P<0.05),稻田的浅水环境以及小龙虾的养殖行为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鉴于藻类作为初级生产者对于水生态环境和小龙虾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关注种养结合水体中藻类群落的演变规律对于保障稻田种养的综合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