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陕西关中两贫困县46年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特点,并与我国常模进行比较,为贫困县儿童健康发展提供帮助。方法随机抽取地处陕西关中地区的澄城和白水两贫困县46年级1 000名学生,统一填写"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amily Upbringing Style Questionaire,FUSQ)",并与程灶火2009年制定的我国常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父亲版家庭教养方式中,男女生在接纳-拒绝、民主-独裁、尊重-羞辱、宽容-放纵、激励-惩罚、理解-责备和温情-粗暴维度得分上均低于常模得分。贫困县男童和常模男童除了在民主-独裁和关心-袒护两个维度得分上无差异外,其余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贫困县女童和常模女童除了在管教-控制维度得分上无差异外,其余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母亲版家庭教养方式中,男女生在接纳-拒绝、尊重-羞辱、宽容-放纵、激励-惩罚和温情-粗暴维度得分上均低于常模得分。贫困县男童和常模男童除了在理解-责备维度得分上无差异外,其余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贫困县女童和常模女童在10个维度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影响贫困县学生维度得分较低的主要因素有不同家庭类型、经济状况及父母文化程度。结论陕西关中贫困县46年级儿童的教养方式与常模有一定差异,存在很多消极的教养方式,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以便及时调整恰当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