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这节课课前,很多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何节选自"红门"的课文要取名为"孤独之旅"?《孤独之旅》中的鸭子有什么作用?不写鸭子可以吗?《孤独之旅》中为何要安排一场暴风雨?作用是什么?杜小康在风雨中找到了鸭子,为什么他哭了?基于此,我将《草房子》的导读,大胆地放入《孤独之旅》的教学中,从"这一篇"(《孤独之旅》)到"这一章"(红门),最后再到"这一本"(《草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