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中耳炎伴眩晕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8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住院治疗的各种类型中耳炎患者1 217例,根据病史、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诊断为周围性眩晕106例,其中男47例,女59例,年龄13~79岁,平均(53.57±14.13)岁。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评价眩晕和耳鸣的严重程度,测骨导和气导的平均阈值。随访时间6~72个月。结果 1 217例中耳炎患者出现周围性眩晕106例(8.71%),其中中耳胆脂瘤47例(44.34%),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3例(31.13%),中耳炎后遗疾病12例(11.32%),分泌性中耳炎8例(7.55%),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2.83%),特殊类型中耳炎3例(2.83%)。手术治疗99例(93.40%),保守治疗7例(6.60%),总体眩晕控制率为89.62%。治疗前传导性聋10例(9.43%),混合性聋75例(70.76%),感音神经性聋21例(19.81%)。治疗前和治疗后骨导平均听阈为(29.24±13.45)d BHL和(21.33±11.63)d BHL(P<0.01)。治疗前和治疗后耳鸣分别为87例(82.08%)和73例(6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分级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51, P<0.01)。结论各型中耳炎均可出现前庭系统和耳蜗功能损害,表现为周围性眩晕、骨导听力下降和耳鸣等,手术和保守治疗均可改善症状,但仍有少数病例效果欠佳。
-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