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血浆微小RNA-135(mi R-135)、mi R-103、mi R-34b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87例(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8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体检健康者85名(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浆mi R-135、mi R-103、mi R-34b水平;比较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 R-135、mi R-103、mi R-34b水平,分析血浆mi R-135、mi R-103、mi R-34b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浆mi R-135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对照组,mi R-103、mi R-34b水平明显低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 R-135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降低,mi R-103、mi R-34b水平相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 R-135、mi R-103、miR-34b表达与病理分级Gleason评分、TNM分期有关(P <0.05)。随访12~48个月,平均(27.63±4.89)个月;发生骨转移13例(14.94%,死亡3例),复发10例(11.49%,死亡4例); mi R-135在有骨转移患者中表达高于无骨转移患者,在复发患者中表达高于无复发患者; mi R-103、mi R-34b在有骨转移患者中表达低于无骨转移患者,在复发患者中表达低于无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i R-34b、mi R-103降低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mi R-135降低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3项联合预测前列腺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4,高于mi R-135、mi R-103、mi R-34b单项检测(0.828、0.899、0.850)(Z=3.515、2.202、2.776,P=0.000、0.028、0.005)。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血浆mi R-135呈相对高表达,mi R-103、mi R-34b水平呈相对低表达; mi R-135、mi R-103、mi R-34b与前列腺癌患者病理分级、TNM分期有关,可能参与肿瘤的病理生理过程;且3项联合检测对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
单位临沂市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