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 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上海市东方医院儿科住院部IM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结果 纳入的IM患儿主要临床表现有淋巴结炎(97.22%)、发热(86.11%)、咽扁桃体炎(77.78%)、肝大(33.33%)、脾大(47.22%)、眼睑水肿(33.33%)及皮疹(8.33%)。不同年龄患儿脾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学龄期、青春期患儿较幼儿期更易发生脾大。白细胞升高(61.11%),异型淋巴细胞≥10%(94.44%)。33例患儿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抗体,EBV-病毒衣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M抗体、EBV-VCAIgG抗体、EBV-VCA-IgA抗体、EBV-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IgA抗体、EBV-EA-IgG抗体、EBV-核抗原-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7.88%、57.58%、33.33%、27.27%、18.18%、0。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包括14例支原体阳性,流感病毒及鼻病毒阳性各1例。并发症为粒细胞减少(61.11%)、肝功能损害(52.78%)、贫血(47.22%)、心肌损害(44.44%)、呼吸道感染(41.67%)。88.89%患儿接受了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全部患儿接受了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IM多见于3~6岁学龄前儿童,不同年龄儿童临床特征存在差异。EBV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诊,EBV-DNA检测可用于诊断及评估病情,值得推广。临床治疗可以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疗效及预后良好。

  • 单位
    上海市东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