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后处理对小肠黏膜淤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牛万成; 王士平; 李玺; 周峰; 李德本; 张召辉*
来源:临床军医杂志, 2018, 46(09): 1043-1045.
DOI:10.16680/j.1671-3826.2018.09.17

摘要

目的探讨门静脉淤血后处理对小肠黏膜淤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淤血损伤组(CR组,n=8)和淤血后处理组(CPO组,n=8)。Sham组仅行开关腹手术;CR组通过阻断门静脉45 min,再灌注1 h制作小肠淤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PO组在再灌注时行开放30 s/夹闭30 s,3个循环淤血后处理。再灌注1 h后,抽取3组大鼠的门静脉血,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取距回盲部约10 cm的近端小肠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测定肠道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 Sham组、CR组和CPO组小肠组织病理损伤邱氏评分分别为(0. 43±0. 21)分、(4. 01±0. 35)分和(3. 58±0. 34)分,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R组和CPO组小肠组织MDA含量明显高于Sham组,且CR组MDA含量低于CPO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R组和CPO组小肠组织SOD含量明显低于Sham组,且CR组SOD含量低于CPO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R组和CPO组门静脉血TNF-α、IL-1β及IL-6浓度明显高于Sham组,且CR组TNF-α、IL-1β及IL-6浓度均高于CPO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淤血后处理对小肠黏膜的淤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淤血后处理增加了内源性抗氧化剂的活性,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程度。

  • 单位
    宿迁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