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关于学术国际话语权中语言权问题的研究,鲜有论及学术产品生产过程中学者学术思维层面所使用某种语言的作用。事实上这种隐藏在学术思维层面的语言以及构建于其上的概念体系,对于提高中国学术话语权发挥着更为基础性的作用。如果中国学者的学术思维长期被以英文为载体的概念所占领,将严重影响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构建。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外在学术语言与内在学术语言这一对新概念。就前者而言,英文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处于“霸权”地位,中国学界对此已有充分讨论,并提出“中英文双语发表”和“中文优先发表”两个应对之策;而对后者的研究还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以亲身经历为例,展现自我学术思维对语言依赖状况的变化过程,反思内在学术语言对学术创新带来的正负面影响。多年海外学习的经历使作者大脑中建立了基于英文的概念体系,其积极作用是帮助作者获得最新的学科知识;其负面作用是自我学术思维受该概念体系支配,并依赖于此开展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当认识到这一负面影响时,作者便努力冲破自我学术思维中英文“称霸”的局面,致力于构建平衡互动的中外学术话语体系。这一体系可以为提高中国学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隐性话语空间,同时有利于推进中国学术国际化进程。作者带领团队提出的中国特色外语教育理论“产出导向法”,则是平衡互动体系一个有益的应用尝试。
-
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