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养育效能一致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联

作者:杨少萌; 岳红; 聂莉莉; 吴若瑶; 刘影; 严超; 姚荣英*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11): 1660-1664.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11.014

摘要

目的探究父母养育效能一致性与儿童社会性的关联,为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蚌埠市2所幼儿园3个年级(小、中、大)和2所小学3个年级(一至三)的学生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共纳入905名儿童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和"父母养育效能评价"量表(PSOC)收集儿童社会性及父母养育效能的资料。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养育效能一致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联。结果儿童情绪、品行行为、多动-注意力不能、同伴交往、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的异常率分别为8.95%,6.30%,18.01%,14.03%,7.40%和5.41%。情绪、多动-注意力不能、品行行为、同伴交往、困难和亲社会行为的异常随父亲/母亲养育效能的升高而降低(P值均<0.01);父母养育效能一致时,儿童情绪、多动-注意力不能、品行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异常检出率最低,母亲养育效能高于父亲养育效能时,儿童的情绪、多动-注意力不能和亲社会行为异常检出率最高,父亲养育效能高于母亲养育效能时,儿童的品行行为和同伴交往异常的检出率最高(Z值分别为6.57,7.58,7.25,7.06,P值均<0.05)。母亲养育效能高于父亲养育效能的儿童更易出现情绪、品行行为、多动-注意力不能和亲社会行为异常,父亲养育效能高于母亲养育效能的儿童更易出现品行行为和多动-注意力不能异常(P值均<0.05)。结论父母养育效能及其一致性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相关。建议父母提高养育效能和陪伴质量,优化家庭关系,营造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