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李龙龙; 刘琪; 张光强; 冀凯伦; 李国楼*
来源: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0, 27(09): 692-697.
DOI:10.16073/j.cnki.cjcpt.2020.09.04

摘要

目的熊果酸是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本研究探讨熊果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乳腺癌细胞系MCF-7,将对数生长期细胞以不同浓度的熊果酸干预培养,根据熊果酸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0μmol/L)、低剂量组(10μmol/L)、中剂量组(20μmol/L)及高剂量组(50μmol/L)。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及转移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株生长、侵袭及转移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和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的变化;进一步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STAT-3/COX-2信号通路调节基因p-ACC及下游基因p-STAT3和COX-2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第2、3、4和5天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87和4.287,均P<0.05;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细胞迁移数量分别为156±25、132±19、89±11和46±9,低、中、高剂量组细胞迁移能力依次递减且低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28,P<0.001;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侵袭数量分别为159±21、130±12、80±12和42±8,低、中、高剂量组细胞侵袭能力依次递减且低于对照组,细胞的侵袭数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84,P<0.001;低、中、高剂量组细胞TNF-α、IL-1β和NF-κB依次递减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IL-1β和NF-κ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476、18.253和20.187,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中p-ACC蛋白表达增加,p-STAT3及COX-2蛋白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287、10.282和14.265,均P<0.001。结论熊果酸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生长能力,可能是通过调节AMPK/STAT-3/COX-2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