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院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内开通救治延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并接受急诊血管内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分为延误组>120 min和非延误组≤120 min。收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术中影像及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院内脑卒中血管内开通救治延误的原因。结果共纳入院内脑卒中患者34例(延误组n=22,非延误组n=12),中位年龄68.0(56.0,73.5)岁,其中男24例(70.6%)。中位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为233(110.7,300.0) min。非延误组发病至会诊时间(42.0 min比137.0 min,P<0.001)、影像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43.0 min比130 min,P<0.001)均显著短于延误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5比10.0, P=0.032)低于延误组,90 d良好预后比率(66.7%比18.2%, P=0.008)高于延误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会诊时间(OR=0.905,95%CI=0.818~1.000,P=0.049)、影像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R=0.944,95%CI=0.907~0.983,P=0.005)延长是院内脑卒中救治延误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科室发病(OR=6.800,95%CI=1.428~32.373,P=0.016)是减少院内脑卒中救治延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及时识别院内非高危科室发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缩短发病至会诊时间和影像检查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可有效减少院内脑卒中救治延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