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萧红的哈尔滨“俄罗斯元素”书写,更多依赖女性的视角,前期是作为俄罗斯元素(等于地方性现代元素)不成功地展开客体的女性,后期则是作为现代主体的女性,同时也逐渐激活了阶级分析的维度,从而最终成功地实现了对自己笔下俄罗斯元素的“认异”到“认同”。不论是“认异”还是“认同”,对于萧红和东北流亡作家群来说,俄罗斯化的都市哈尔滨,正是他们文学活动的起点,也是他们政治生命的起点;他们的那种因为直接对抗日本的统治而产生的强烈中国民族主义意识,在被塑造、表达和传递时,却往往要借助东北一地的地方风景;无论是左翼文学运动更期待于他们的关东乡土,还是他们自己魂牵梦绕的都市哈尔滨,都为他们提供了写作、抵抗和思考的深厚资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