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白噪声干预疗法在肠造口新生儿医院内操作性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肠造口手术的8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白噪声干预疗法。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NIAPAS)、首次啼哭开始时间、首次啼哭持续时间、首次疼痛面容开始时间、首次疼痛面容持续时间以及心率和SpO2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首次啼哭开始时间、首次啼哭持续时间、首次疼痛面容开始时间、首次疼痛面容持续时间分别为(28.05 ± 7.39)、(46.18 ± 13.29)、(32.89 ± 6.79)、(52.75 ± 10.71)s,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79 ± 5.81)、(59.86 ± 11.59)、(38.64 ± 10.53)、(59.79 ± 13.52)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71~5.47, 均P<0.05)。操作期、恢复期, 试验组患儿NIAPAS得分为(6.32 ± 1.62)、(4.18 ± 1.06)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43 ± 1.78)、(4.79 ± 1.34)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38, 均P<0.05);操作期、恢复期, 试验组患儿心率为(152.82 ± 13.25)、(147.84 ± 12.37)次/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11 ± 13.79)、(155.77 ± 12.84)次/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2.95, 均P<0.05);操作期、恢复期, 试验组SpO2为0.979 8 ± 0.009 5、0.980 9 ± 0.012 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69 1 ± 0.014 9、0.972 3 ± 0.017 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2.65, 均P<0.05)。结论白噪声干预疗法可有效缓解肠造口新生儿医院内操作性疼痛, 有利于稳定患儿生命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