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和病原谱

作者:田祎; 吕冰; 钱海坤; 霍达; 张新; 曲梅; 黄瑛; 贾蕾; 王全意*
来源:首都公共卫生, 2019, 13(02): 76-79.
DOI:10.16760/j.cnki.sdggws.2019.02.005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病原谱变化及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为提高细菌性痢疾实验室确诊率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选择北京市肠道门诊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并采集粪便标本的病例,进行肠道细菌检测。同时,未被正确诊断但实验室检测为志贺菌的病例也纳入研究。分析病例的病原谱变化,比较志贺菌阳性、肠道细菌阳性与其他病例三组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有无差异。结果 903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病例,以及31例培养出志贺菌的其他病例被纳入此次研究。2015-2017年,优势菌分别为志贺菌(8.04%),副溶血性弧菌(11.07%)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7.81%)。2015-2017年,志贺菌检出率逐年下降,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波动较大。志贺菌阳性、肠道细菌阳性与其他病例三组腹泻病例在月份、地区、腹泻次数、粪便性状、是否呕吐、是否发热和白细胞计数是否符合诊断标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病例中志贺菌检出率逐年下降,肠致泻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肠道细菌检出率较高。建议结合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综合诊断,提高实验室诊断符合率。

  • 单位
    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