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磁共振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行乳腺磁共振检查并经病理证实为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16例患者资料,依据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磁共振成像(BI-RADS-MRI)标准,回顾性分析病变的磁共振表现,包括形态学、平扫T1WI及T2WI信号、动态增强(DCE)、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共16例患者均为单侧病灶,右侧11例,左侧5例,磁共振平扫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肿块状强化9例,非肿块状强化6例。可见异常强化的15例患者中,病灶均边界不清,内均可见囊变信号,增强扫描14例早期(注射2min内)见快速强化,TIC呈流入型1例、平台型10例、流出型3例。13例累及乳头、乳晕及临近皮肤,5例与胸大肌间脂肪间隙消失。13例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6例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6例患者中可测得ADC值者14例,范围0.87×10-3mm/s-1.97×10-3mm/s。结论DCE、TIC类型结合形态学分析、临床病史综合考虑有助于提高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
单位福建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