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将“五加一”助眠操与口服药物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剖析其对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过度觉醒状态的作用。方法 将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入睡前做“五加一”助眠操,不服用其他助眠类药物;对照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10 mg,qn)。两组的连续治疗时间均为2个月。将两组治疗先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过度觉醒量表(hyperarousal scale,HAS)评分、睡前觉醒量表(pre-sleep arousal scale,PSAS)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1)两组经治疗PSQI评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再进行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治疗后HA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过度觉醒状态的疗效比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后,PS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诊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过不同方法干预,PSA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治疗组干预后中医证候分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中医证候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的效果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五加一”助眠操治疗原发性失眠,在改进睡眠质量上和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但在中医证候的改进方面效果更为突出。“五加一”助眠操改善睡眠质量的机理,可能与改善过度觉醒状态有关。

  • 单位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