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小世界网络研究

作者:廖怡; 曲海波; 蔡晓唐; 宁刚; 蒋月薪; 鲍莉; 张毓瑾; 李学胜; 孙怀强
来源: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 14(02): 133-140.
DOI:10.3877/cma.j.issn.1673-5250.2018.02.002

摘要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脑小世界网络特征,以及TS的网络区域属性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就诊,并且被诊断为儿童TS的2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22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集2组受试儿的rs-fMRI相关数据,采用GRETNA软件进行分析,得到全脑网络属性与区域网络属性有差异的脑区,并且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年龄进行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受教育年限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置换检验,对2组受试儿的全脑及局部网络属性参数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对节点效率(e)减低脑区的曲线下面积(AUC)与《耶鲁综合抽动症状量表(YGTSS)》总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研究组与对照组受试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受试儿的YGTSS评分结果:躯体抽动总评分为(13.32±2.94)分,发声抽动总评分为(4.84±5.10)分,YGTSS总评分为(42.16±12.59)分。(3)研究组和对照组受试儿全脑网络均表现出小世界网络属性。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受试儿的全脑效率(Eglob)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 1);而特征路径长度(Lp)、标准化特征路径长度(λ)则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 2、0.035 7)。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左侧后扣带回(PCC)的e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而右侧壳核e亦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3),这2组数据均采取错误发现率(FDR)校正。(4)研究组受试儿左侧岛盖部额下回及右侧颞极e减低区的AUC值与YGTSS总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444 3,P=0.026 1;r=-0.462 2,P=0.020 0)。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儿童TS全脑网络具有小世界网络属性。TS患儿神经网络全脑及其诸个节点属性与正常儿童比较存在差异,其Eglob减低,而Lp、λ增加,趋向于向规则网络转换。儿童TS患儿的神经网络全脑诸个节点属性异常脑区,聚集于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大脑皮质(CSTC)环路,这揭示其脑网络特点,对评估儿童TS的疾病状态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了全脑网络生物学标志物。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