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借用"作者之死"和"镜像阶段"理论,系统论述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研究及其对电影史的建构作用。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研究需依靠大量作为史料的"现存(批评)文本",且两者之间也是一种"误认"的想象关系。只有依靠研读"现存(批评)文本",将史实与史料进行深入的想象性"二次认同",才能使中国早期电影批评的面貌合理、立体、富有张力地呈现,由此生发的研究成果将再次被嵌入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叙述中。

  • 单位
    南京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