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在中学"词作"教材中,辛弃疾的"词作"出现频率是最高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学教材中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辛词"中,"怀古伤今"的"词作"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历史学的角度看,理解上述"辛词",还应重视建构历史坐标与历史线路,做到在历史情境中咀嚼品味。
<正>在中学"词作"教材中,辛弃疾的"词作"出现频率是最高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学教材中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青玉案·元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作品。"辛词"中,"怀古伤今"的"词作"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从历史学的角度看,理解上述"辛词",还应重视建构历史坐标与历史线路,做到在历史情境中咀嚼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