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杨梅品种的耐低温能力比较

作者:张淑文; 梁森苗; 朱婷婷; 任海英; 郑锡良; 戚行江*
来源:浙江农业学报, 2020, 32(10): 1772-1779.

摘要

通过对不同杨梅种质耐低温生理指标的测定,筛选耐低温杨梅种质,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紫晶、早鲜、早色、迟色、荸荠种、水晶种、深红种、瑞光、早佳、木叶梅、东魁和早大梅共12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集1年生枝条,0℃低温处理24 h,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比较低温胁迫下12个杨梅种质1年生枝条各生理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耐低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杨梅耐低温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为可溶性糖含量,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模型为F综=0.324F1+0.214F2+0.178F3+0.140F4,12个种质的耐低温能力强弱为荸荠种>早鲜>紫晶>木叶梅>水晶种>早大梅>早佳>早色>深红种>瑞光>东魁>迟色。耐低温能力最强的为荸荠种,可种植范围最广;早鲜、紫晶和木叶梅也具备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在浙北等地域推广种植;深红种的耐低温机制较为特殊,仍需深入研究;迟色和东魁为最不耐低温的品种,应在低温时采取防寒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