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增强保甲组织效能、改造国民心理、增强民族自卫力量和培养保甲人员为公众服务的责任意识,抗战前江苏省政府实施了乡镇保甲长训练,主要包括密集渗透的精神训练、以纪律控制为核心的军事训练和范围很广的知识训练。这些训练提高了保甲人员的素质,加速了国家政令的传达,促进了乡村社会中民族国家意识的生长,增强了国家对新乡绅阶层的吸纳能力。然而,由于训练标尺过高,政治实践中保甲组织的滥用造成了保甲人员的差役化,由此严重地制约着抗战前江苏省乡镇保甲长训练的成效。通过抗战前江苏省乡镇保甲长训练的个案研究,有助于理解民国时期国家整合乡村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 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