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特定恐惧症是恐惧性焦虑障碍的一种亚型,指除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以外,针对特定情境或客体的恐惧并采取相应的回避行为。本文报道患者在征兵体检时被告知血压增高作为一种心理应激,因面临身体不合格而不能入伍的风险表现出焦虑恐惧反应,把测量血压与恐惧反应建立了条件性反应关系,以后多年回避测量血压,给患者带来了苦恼,符合了特定恐惧症的诊断。特定恐惧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特别是暴露治疗或包括暴露技术的认知行为治疗。通过对患者的恐惧焦虑等级进行逐级暴露直到对恐惧对象的焦虑反应消失为止,同时纠正患者对恐惧对象的歪曲认知。一般来说,认知行为治疗需要持续6次以上才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以及进行必要的巩固治疗。特定恐惧症患者如果未继发持续的焦虑症状,只能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若因特定恐惧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苦恼,使其感到焦虑不安时应用抗焦虑药才会有效。本例具有持续性焦虑症状,因此应用坦度螺酮或劳拉西泮才会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当然,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时不宜时间过长,以防止药物缓解焦虑症状而阻止暴露治疗的效果。在行为治疗中也可以应用系统脱敏治疗,即等级暴露加放松训练。因此对于特定恐惧症首选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焦虑症状持续存在可联合抗焦虑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效果。事实上,在日常医疗实践中,临床各科医师均会遇到由于患者对各种医疗诊断和治疗操作感到紧张、害怕的情绪反应,从而引起生理症状的变化,对患者的正确诊断和恰当治疗带来负面影响。严重者甚至出现相应的回避行为,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或社会功能受损,即符合了特定恐惧症的诊断。如"晕血症""幽闭恐惧症""注射恐惧症""白大褂高血压",也有类似本例的"血压恐惧症"。这种现象在临床上确实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存在,需要临床其他专业的医师高度重视,避免由于焦虑恐惧而导致误诊或不恰当医疗处置。当然,也提醒精神科医师需要注重加强联络会诊服务,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
单位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