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常见蚊种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感染率及基因型别,为蚊媒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9月,在河南省濮阳市、南阳市和许昌市牛棚、羊圈和民房等生境中采集伊蚊、库蚊和按蚊样本,检测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分别扩增沃尔巴克氏体16S rDNA和wsp基因并测序,在NCBI数据中使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将所获16S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采用MEGA 11.0软件构建16S rDNA和wsp基因进化树。结果 2022年7—9月,在南阳市、许昌市和濮阳市3个采样点累计采集506只雌性成蚊,沃尔巴克氏体总检出率为45.1%,其中白纹伊蚊感染率为97.9%(143/146),高于淡色库蚊(50.6%,85/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64,P<0.01)。许昌市淡色库蚊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率为96.8%(62/64),高于南阳市(15.6%,7/45)和濮阳市(27.1%,1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950,P<0.01)。蚊虫沃尔巴克氏体16S rDNA基因所得序列同源性为95.3%~100.0%,wsp基因所得序列同源性为81.7%~99.8%。经wsp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发现,3个采样点蚊虫体内沃尔巴克氏体存在A组和B组,其中A组分为wAlbA型和wMors型、B组分为wPip型和wAlbB型。濮阳市和南阳市白纹伊蚊感染wAlbB型沃尔巴克氏体、许昌市白纹伊蚊感染wAlbA型;3个采样点淡色库蚊均感染wPip型,南阳市发现1只淡色库蚊感染wMors型。结论河南省白纹伊蚊、淡色库蚊普遍携带沃尔巴克氏体,其中白纹伊蚊主要感染wAlbB型和wAlbA型,淡色库蚊主要感染wPip型。河南省首次发现淡色库蚊体内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Mors型。

  • 单位
    郑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