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球蚴感染极化巨噬细胞调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机制研究

作者:张星星; 张文宝; 焦红杰; 艾柯代·卡得; 齐文静; 武娟; 宋传龙; 李军; 严媚*
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3, 18(09): 1058-1064.
DOI:10.13350/j.cjpb.230912

摘要

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和晚期巨噬细胞极化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BALB/c小鼠分为ITP组和空白对照组。ITP组经肝门静脉注射细粒棘球蚴建立BALB/c小鼠早期和晚期感染模型,并根据感染剂量和时间分为低剂量感染4周/ITP组(Eg-L-4w/ITP),高剂量感染4周/ITP组(Eg-H-4w/ITP),高剂量感染4周/con组(Eg-H-4w/con)和高剂量感染12周/ITP组(Eg-H-12w/ITP)。分别于感染第4周和12周腹腔注射Anti-CD41抗体,对照组腹腔注射PBS。同时尾静脉连续采血5 d。将小鼠处死,取肝组织,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外周血F4/80+CD11c+M1和F4/80+CD206+M2型巨噬细胞以及T、B淋巴细胞及其亚型细胞比例。结果 感染组小鼠肝组织出现棘球蚴感染寄生灶,感染灶周围炎症细胞浸润。ITP组小鼠注射致病抗体后血小板数显著减少,ITP模型建立成功。血常规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4周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未明显增多,感染12周ITP模型小鼠血小板数增多。提示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晚期状态对ITP小鼠模型具有调节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低、高剂量感染4周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F4/80+CD11c+M1型巨噬细胞比例分别为(11.12±1.24)%、(12.54±1.73)%和(6.11±0.66)%、(6.34±0.79)%,与ITP组、对照组的(6.90±1.48)%、(7.30±1.20)%和(4.40±0.49)%、(2.78±0.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高剂量感染4周组脾脏和外周血F4/80+CD206+M2型巨噬细胞以及B、T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ITP组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的F4/80+CD11c+M1型巨噬细胞和感染晚期的F4/80+CD206+M2型巨噬细胞均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有调节作用。

全文